[解说]东北大鼓是清乾隆年间奉天(今沈阳)的民间艺人在东北民歌、东北小调的基础上,演化出的一种新的说唱形式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新中国成立后,以霍树棠为代表的鼓书艺人们,将这门艺术推向高潮线上股票配资门户,成为推动东北大鼓发展的重要力量。2006年,东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[同期]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北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霍大顺
我爷爷就是唱大鼓的,霍树棠。5岁的时候我就去我爷爷那去玩去,在我爷爷家待着,就得到了熏陶吧。到了(19)70年了,那年(我)22(岁)吧,我爷爷那会儿有病,我去伺候去。在伺候(过程)当中,我就给我爷爷唱了几段当时的样板戏,我爷爷听我挺爱唱的,说那么样吧,你就跟我学我们家的东西吧。东北大鼓嘛,我说行。
[解说]霍大顺学习的第一首曲目是《杨靖宇大摆口袋阵》,学会词和调后,爷爷把为自己伴奏的三弦琴师贺福全介绍给霍大顺,并让霍大顺拜他为师,伴曲唱大鼓,霍大顺学习传承东北大鼓之路由此正式开始。
[同期]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北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霍大顺
算起来(我)22(岁开始学),今年78(岁),56年呗?56年就没断了唱,管他唱好唱赖,天天得唱。后期这不唱好了吗?感觉一天不唱都不得劲。第一个是上瘾;第二个就是悠起来那个劲儿。我就纳了闷儿了,这个劲儿为什么能使我这个人精神就能振奋起来?之后我就联想到咱们东北的大秧歌,为什么那么些人喜欢,天天扭他也不烦,我就是这种,天天这么唱也不烦。
[解说]东北大鼓曲调悠扬,不仅唱的人为之痴迷,更是让不少听过的人主动加入到东北大鼓的学习传承队伍之中。
[同期]国家一级演员 张艳英
我为了让更多的小孩早早地完成一个唱段,上我家学习的学员啥的,到我那去,假如说(下午)1点多或者是2点到我那,每次都得将近6点才走,撵都撵不走。这些学生们,我挺感动在哪呢?有时候我也不提,你们周日来吧,我也不提。到时候,老师,我们周日正常不?我说可以,你想来就正常。
[解说]经典的曲目是东北大鼓传承的核心内容,随着时代的发展,东北大鼓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创新,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[同期]曲艺编剧、演员 苏毅
我们就是挖掘现在的故事,比如说身边发生的一些事,还有像社会上、报纸上一些好的、比较有趣的、好玩的、感人的一些事迹,把它用东北大鼓的形式来展现、奉献给观众。像(我们)创作的《好邻居街》,就是根据(沈阳)沈北(新区)的拉塔湖村“好邻居街”的一些真实故事来改编的,还有像我们(沈阳市大东区长安街道)长安社区的一些真实故事,我改编成了(曲目),叫《幸福长安》,也是很受欢迎的。
[同期]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教师 刘桂勇
我真希望有一些年轻的孩子们把这个接续下去,把那些咱们老民间艺人这么多年,几十年、上百年的这些文化积淀,蕴含的一些文化精神,体现咱们东北人这种精神特色的东西,很好地传承下去。
新华社记者韩赫 辽宁沈阳报道线上股票配资门户。
上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